煮着喝,怎么感觉白茶都一个样啊?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煮着喝,怎么感觉白茶都一个样啊?



《1》


金庸,古龙,梁羽生,是香港近代武侠小说的三巨头。


他们三个人的作品,纷纷被搬上大屏幕和小屏幕,有一些还成为了经典。


然而,时间长了大家会发觉,这些不断被翻拍的,成为经典的,大多数是金庸先生的作品,古龙的略少一些,而梁羽生的,就更少了。


这是为何?


究其原因,原来,在写作时,在刻画人物的脸谱时,在大场面的把控时,金庸做到了一人一面,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的精魂,自己的影子,自己的台词。


就算是很人数很多的大场面中,他也很注意人物的形象刻画,力求每一个人,都活灵活现。


比如《天龙八部》里,灵鹫宫逼宫的那场戏,三十六洞洞主,七十二岛岛主,加上灵鹫宫里的梅兰竹菊四婢女,以及其它仆妇,人物有上百个。


然而当你看完那场戏,闭上眼,每个人物的性格,面貌,活灵活现,跃然纸上。


再比如,《笑傲江湖》里,五岳争霸那场,五派的弟子,江湖上成名的人物,以久来蹭场子的江湖豪客,数百人,有名有姓的,说了话的那些,每个人都能让人念出名字来,印象深刻。


就算掩卷很久,闭上眼睛,这些人物的形象还是清晰可见。


而梁大侠的作品里,除了有名的几个主角,其它的配角,无不令人感觉印象模糊,面目不清。


不但配角们说的话,做的事,完全令人记不清楚,而且个性不突出,没有特色。


总体的感觉,金老的作品,无论主角还是配角,甚至打酱油的,每一个人,都鲜明,鲜活,独到。


而梁老的作品,除了主角被认真刻画,配色们,清一色面目清淡,五官模糊,让人想不起来。


所以,金老的作品,部部被搬上大小屏幕,成为经典。而梁老的作品,只有有限的几部,被改编翻拍。



《2》


对于文学作品来说,千人千面,故事才精采。千人一面,便乏善可陈得很。


对于茶来说,也是一样。


如果六大茶类里的每种茶,都是同一种香气,同一种口感,同一种滋味,那喝六种茶和喝一种茶,有什么区别呢?


具体到某一种茶类,也是如此。


如果武夷岩茶里,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,都是同一种香气,同一种滋味,那还分别起名字干嘛,直接叫“水肉红”岂不更省事?


如果福鼎白茶里,春牡丹和秋牡丹,是同一种香气,春寿眉和秋寿眉,是同一种口感,那又何必再细细地给它们区分季节呢?直接眉毛胡子一把抓,唤作牡丹,寿眉便是。


只是这样,这世间的茶叶,便少了许多风情,许多的滋味。


那茶,也就不是今天这美妙的茶了。


叫茶水更合适。


以上这些,都是某天,某位朋友来跟村姑陈说了一番话之后,村姑陈生出的联想。


这番话,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:


我怎么感觉白茶都一个样啊,我是煮着喝的。


嗯,这段话给了村姑陈两个信息,一,煮着喝;二,煮出来的茶汤都一个味道。


白茶当然不可能是同一个味道,就算是煮着喝,也能喝出不同的香气滋味来。



《3》


这位朋友之所以有如此这般的想法,只能说,他没有遇上真正的好白茶。


真正的好白茶,是不可能生出同一个味道来的,就算是拿到大锅里像煮大锅饭那样,毫无技术含量地煮,也不会煮出同一个味道来。


白茶的香气和内质,跟它生长的季节,跟气候,有莫大的关系。


春天,气温大多在25-30度之间,光照强度弱,日晒时间短,此时的白茶,香气是清冽的,像春寒料峭的清晨,吹来的那阵携带着不知名花香的风。


初夏,春末夏初。空气里犹带三分春的娇俏,却已笼上了夏的炙热。此时的白茶,香气明媚,在三分清冽里,有了七分热情似火。


初秋,早晚凉了下来,午间仍是一团火。此时的白茶,有着北方女子的明艳高扬,又带着一两分南方女子的温和柔顺,在热烈的甜花香里,早晚那几缕的沁凉,丝丝入扣地蕴入了茶汤里。


到了深秋初冬,霜啊露啊,都降过了。太姥山上的气温彻底低了下来。有时午间仍是艳阳高照的,却是在风刀霜剑里的强弩之末了,只是明镜里的几条秋霜,明月高悬似地挂在晴朗处。


汤水里的淳和爽朗,夹着浓秋的明媚,还有三分甜香的俏丽。是一个唇角有痣的少女,笑一下,便娇媚无俦。


纵观整个四季,每个季节的白茶,因为温度,光晒,水分,气候等外因的不同影响,而形成了不同的风味和风貌。


既是四季赋予了太姥白茶不同的风情万种,又何来白茶都是同一个样子的说法呢?


只能说,产生“白茶都是同一种味道”的想法的朋友,遇茶不淑罢了。



《4》


白茶的四季风貌是不同的。


另外,白茶的各个品种的特性也是不同的。


白毫银针,毫香在前,花香在后。汤水淳和,如饮琼浆。


白牡丹,花香盈然,毫香隐隐。汤水润泽,如饮花蜜。


春寿眉,花香清冽,草药香清浅,汤水清润,如饮甘泉。秋寿眉,甜花香扑鼻,汤水萦然,淳和润泽,不可方物。


冬片,药香浮现,薄荷感十足,汤清水滑,如温泉汤般糯滑。


这些,还只是新白茶的风味,还只是散茶的风貌,还不算白茶饼,还不算老白茶的那些细致的滋味和香气变化。


还没算上老白茶饼那浓郁的枣香,热烈的药香,馥郁的花香,以及扎实的陈香、尾调上清新的箬竹叶香.......


古人云,只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

每每喝上了点年份的白茶饼,喝到尾巴处,大约是第十冲左右的样子,清淡的微带着草药味的竹叶香出来的时候,便老觉得是坐在竹林里喝茶,盘腿散发,穿着粗麻布衣服,幕天席地,烹水冲茶。


像是竹林七贤一般。


白茶的香气和滋味变化,是多样的,带给喝茶的人的感受,亦是多样的。


包括场景的代入和想象,也是丰富而多变的。



《5》


有人必定会问,这么多香型,这么多滋味,全是冲泡出来的感受。


如果拿把大壶,管它什么年份,一律胡乱抓一把煮着喝,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多香型的变化,滋味的差别了?


当然不会。


这种想法,是对煮茶法大大的不敬。


煮茶,也是有诀窍的。


煮茶,也是能煮出茶汤的个中真滋味来的。


不同年份,不同季节的茶,用壶来煮,无论是玻璃壶,还是陶壶,或者瓷壶,都会煮出不同的香味来。


只要是好白茶,煮出来之后,滋味必定是不一样的。


春寿眉是鲜妍清冽的花香,煮出来的时候,花香必定是高扬满屋的。


秋寿眉是明媚的甜花香,煮它的时候,只要不频繁开门,甜甜的花香,能绕梁数小时而不绝。


白毫银针,年轻的时候是毫香为主,花香为辅,竹叶香殿后的。到了成为老银针,毫香转化成了浓郁的药香和稻谷香,煮起来,满屋子都是沉沉的药香稻谷香,像极了丰收时节晒谷场上的香气。


而陈年的白牡丹,若再压成饼,花香便淡得成了背景,而药香则浮起成为主角。煮它,便是满屋的草药香,小感冒的时候喝一杯下去,趁热出一身汗,便浑身通泰了。


还有真正的老寿眉,2013、2014、2015这几个年份的老寿眉、秋白露饼,撬一片煮一煮,不消片刻,空气里便全是温暖的枣香和药香,还有陈香和花香......



《6》


白茶的香气和滋味,是千变万化的。


当然,前提是,这得是好白茶。


不好的白茶,当然是言语无味,面目可憎,令人生厌的。


不好的白茶,渥堆的白茶,做旧的白茶,煮出来,都是同一个味道:汤水淡薄,香型单一,滋味难辨。


像一个面目模糊而形态甚丑的老者。


没有生气,没有活力。


这样的茶,不喝也罢。


这样的汤,也只就是水了,不算得是茶。


更加不能算是白茶。


放在白茶队伍里,简直是给高山白茶做反衬啊——衬得太姥白茶姿容秀美,汤淳水滑,香飘穹顶。


怎么喝,都喝不腻。


怎么收藏,都老感觉少收了一饼。